如何避免“徐玉玉”的悲劇再次發(fā)生?這本《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揭秘與防范》請收好!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各種傳統(tǒng)詐騙手法都在向網絡轉移,如冒充Q Q好友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等多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電信類詐騙目前是主要的詐騙類型,網絡類詐騙已成為發(fā)案最多、增長勢頭最猛的詐騙類型。
電信網絡詐騙整體呈現出犯罪手段多樣、騙術翻新快的特點,并且案件多發(fā)、高發(fā)的總體態(tài)勢沒有改變,農村地區(qū)人群或將成為防詐騙的重點關注對象,而未來的防治重點也將從“防盜”轉變?yōu)椤胺莉_”。詐騙分子為增加欺騙性,他們會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步步設套,使人防不勝防。
本書作者結合自身公安工作實際,細心收集了各類案例,并按照情感詐騙、冒名詐騙、服務詐騙、利益詐騙、技術詐騙、恐嚇詐騙等類型進行歸類,并結合案例對防范方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文字通俗易懂,案例豐富多樣,兼具權威性和知識性,可讀性強,教育性強,指導性強!是廣大讀者明辨是非、遠離詐騙、提高素養(yǎng)的最佳讀物。
(點擊圖片查看好物)
“無論何種形式的詐騙,最終都是為了騙取被害人的財物,其基本方法是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自愿或半自愿地向犯罪嫌疑人奉獻錢財。由于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沒有直接接觸,犯罪嫌疑人只有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才能對受害人實施心理控制,從而實現讓被害人自愿地向自己轉賬的目的。
與接觸型的傳統(tǒng)詐騙相比,電信詐騙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非接觸性。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并不直接接觸,被害人往往是不特定的人群,被害人無法提供犯罪嫌疑人的有關情況。二是跨境性。犯罪嫌疑人為了逃避打擊,通常將詐騙窩點設在非洲、東南亞、俄羅斯等地,主犯隱身幕后。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通常是中國人,但是,犯罪行為地通常不在中國,我國公安干警難以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大展拳腳。三是被害人通常沒有過錯。在電信詐騙中,被害人通常沒有貪心,只是由于某些機緣巧合的因素,才會上當受騙的。四是犯罪嫌疑人以年輕人為主。由于電信詐騙需要借助網絡技術,從事電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以年輕人居多,他們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常常出現小學生詐騙大學生,初中生詐騙大學教授的案例。五是犯罪嫌疑人只是占有被害人的資金,占有資金的方式是通過銀行或第三方金融平臺轉賬實現的,犯罪嫌疑人從來不要求被害人當面向其交付金錢。
電信詐騙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多人配合,犯罪嫌疑人常常組成大小不等的團隊實施詐騙。一些大型詐騙團伙往往參照公司化的管理模式來運作詐騙過程,有內部的員工守則、績效考核規(guī)定、業(yè)績激勵制度,甚至規(guī)定上下班時間、工作紀律、獎懲措施。實施詐騙時,多采取組長負責制,犯罪嫌疑人按業(yè)績提成,主犯將每名手下的詐騙成績公布在黑板上,以此激勵后進,鼓勵“先進”。在電信詐騙中,接打電話、辦卡、轉賬、取款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人負責,相互之間單線聯(lián)系,每個犯罪嫌疑人都是實施詐騙活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電信詐騙的主犯大多是臺灣籍人氏,他們潛藏海外遙控指揮,違法所得由他們進行分配,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電信詐騙團伙需要經常轉移地點。電信詐騙是使用經過多個不同國家服務器撥打語音電話或者發(fā)送文字簡訊的方式進行詐騙,會在多個國家之間移動,臺灣護照的簽證待遇就成為助長電信詐騙犯罪的方便條件。目前,臺灣護照可以在14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免簽證或者落地簽證入境。為了逃避打擊,犯罪集團的頭目隨時要轉移基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非洲的肯尼亞都是臺灣詐騙頭目喜歡選擇的地點。另一方面,電信詐騙需要電腦以及通信人,臺灣比大陸要容易找到這些人。加之,我國臺灣地區(qū)司法機關對電信詐騙處罰輕微,電信詐騙的犯罪成本低,以致一些臺灣籍的犯罪嫌疑人敢于以身試法。
在電信詐騙過程,犯罪嫌疑人為逃避打擊,常常采用一些反偵查手段:一是利用VOIP網絡電話和任意顯號軟件,目的是讓被害人相信來電就是政法機關的固定號碼。二是犯罪嫌疑人常常使用虛假的身份證信息或直接從他人手中購買銀行賬戶、手機卡,以此逃避公安機關偵查。犯罪嫌疑人往往掌握境內外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的銀行卡賬戶,多個賬號更換使用,每個賬戶使用時間都很短。三是犯罪嫌疑人利用信用卡的通存通兌功能作案,開卡和取款都在異地進行。四是只要有贓款進賬,犯罪嫌疑人就會立即將贓款分解到多個銀行卡賬戶,由同伙在境內外不同地區(qū)取現。取款后,再到其他的金融網點將現款存入團伙成員的賬戶。一筆20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贓款,犯罪嫌疑人可以在1小時內將其提現、轉賬。五是犯罪嫌疑人在注冊公司時,故意讓精神病患者擔任法人代表,一旦被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就會將所有的責任推到精神病人身上。
由于電信詐騙來錢快,獲利巨大,暴利超過毒品,但是電信詐騙的量刑與毒品犯罪相比又非常低,刑罰難以對犯罪嫌疑人起到震懾作用。特別是一些犯罪嫌疑人詐騙成功后,往往用贓款購買豪車,在家鄉(xiāng)新建別墅,一擲千金地結交女友,這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很強的引誘作用。從電信詐騙的方法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亂槍打鳥式”;另一類是“精準詐騙式”。短信詐騙無疑是“亂槍打鳥”的代表,犯罪嫌疑人通過偽基站向不特定的民眾發(fā)送“中獎”類短信、銀行匯款短信,就像在鬧市區(qū)高空拋物一樣,總會砸到運氣不好的民眾。為了提高詐騙的準確率,獲取更大的詐騙收益,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得民眾的準確信息,甚至針對特定民眾,制定個性化的詐騙劇本,對被害人實施精準詐騙。